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全球化與東亞政經發展專題
Seminar on Globalization and East Asian Political Economy 
開課學期
102-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政治學研究所  
授課教師
陶儀芬 
課號
PS7567 
課程識別碼
322 M477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五5,6(12:20~14:10) 
上課地點
社科研3 
備註
國際關係,比較政治。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外系人數限制:3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21globalizaationea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09/13 (1)課程介紹


09/27 (2)在台灣脈絡下看全球化(1)
─林宗弘等,《崩世代》(台北:台灣勞工陣線協會,2011),第一、二、三章。

10/04 (3)在台灣脈絡下看全球化(2)
─林宗弘等,《崩世代》(台北:台灣勞工陣線協會,2011),第四、五章。


10/11 (4) 經濟全球化之生產面向 –labor, land, and capital
- 皮翠拉瑞沃力,《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台北:寶鼎,2006), pp. iv-83.
- Stiglitz, “The Anatomy of a Murder: Who Killed America’s Economy?”

10/18 (5) 經濟全球化之生產面向 –comparative advantages
- 皮翠拉瑞沃力,《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台北:寶鼎,2006), pp. 84-157.
- Fletcher, “The Famous (and Almost Never Understood)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10/25 (6) 經濟全球化之生產面向 –information, risk and uncertainty, pp. 158-247.
- 皮翠拉瑞沃力,《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台北:寶鼎,2006)
- Vern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11/01 (7) 經濟全球化之生產面向 –politics
-皮翠拉瑞沃力,《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台北:寶鼎,2006), pp. 248-296.
- Kurth,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Product Cycle”
(討論《崩世代》報告)

讀後心得(一)問題:(1)自由貿易真的存在嗎?為什麼?(2)生產線的移動確實是隨著比較利益而移動的嗎?(3)生產者要如何保住自己的工作?(4)國家要如何維持本國的經濟發展?(5)民主政治可以扮演什麼角色?(期末報告─誰在反對兩岸簽訂服務貿易協定?為什麼?誰在贊成服務貿易協定?為什麼?如果你是馬政府,你如何可以在取得人民支持來簽訂服務貿易協定?)


11/08 (8) 經濟全球化之金融面向 – impossible trinity
- 保羅克魯曼,《面對失靈的年代》(台北:時報文化,2009),一─五章.
- Stephen Grenville, “The Impossible Trinity and Capital Flows in East Asia.” ADBI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319 (November 2011)

11/15 (9) 經濟全球化之金融面向 – information, regulations, and incentives
-保羅克魯曼,《面對失靈的年代》(台北:時報文化,2009),六─十章
-Joseph Stiglitz, “Interpreting the Causes of the Great Recession of 2008,” lecture to have been delivered to the 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Conference, Basel, Switzerland, June 2009 (www.josephstiglitz.com)

11/22 (10) 紀錄片欣賞 Inside Job

11/29 (11)經濟全球化之政治後果(1)
-Joseph Stiglitz, 《不公平的代價》(台北:天下,2013),一─五章

12/06 (12) 經濟全球化之政治後果(2)
-Joseph Stiglitz, 《不公平的代價》(台北:天下,2013),六─十章

讀後心得(二)問題:(1)2008金融海嘯的成因?(2)什麼世新自由主義?(3)新自由主義與金融海嘯的關係?(4)新自由主義與不平等的關係?(5)不平等如何影響一國的經濟競爭力與政治民主?(期末報告─(1)找一個政策領域來討論近年新自由主義在台灣的風行,如金融自由化、稅務改革、BOT、勞工權益保障、教育改革等;(2)探討這個政策後果對經濟平等與政治民主的影響。)


12/13 (13) 全球化與福利國家
- David Brady, Martin Seeleib-Kaiser, Jason Beckfiel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Welfare State in Affluent Democracies, 1975-2001,”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70, No. 6 (Dec. 2005), pp. 921-948.
- Robert Kuttner, “The Copenhagen Consensus,”Foreign Affairs, Vol. 87, No. 2, pp. 78-94 (March- April, 2008).

12/20 (14)全球化與價值擴散
- Pippa Norris and Ronald Inglehart, Cosmopolitian Communications: Cultural Diversity in a Globalized Worl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Chapter 8 and 9, pp. 220-257.

12/27 (15)全球公民社會
-“The March of Protest,”The Economist(June 29th, 2013).
- Muzammil M. Hussain and Phillip M. Howard, “What best explains successful protests cascades? ICTs and the fuzzy causes of the Arab Spr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2013), 15: 48-66.
- Bert Hoffmann, “Civil Society 2.0? How the Internet Change State-Society Relation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The Case of Cuba,”GIGA Research Programm: Legitimacy and Efficiency of Political Systems, No. 156 (Jan. 2011)

讀後心得(三)問題:(1)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你認為是否有一個civil society 2.0的出現?(2)網路在社會抗爭中的重要性增加是否也因此影響了社會抗爭的參與成員組成、抗爭動員形式、議題選擇、施壓能力強弱等?(3)這種新的是社會抗爭是否有助於民主的轉型與鞏固?(4)近年的抗議風潮席捲全球,除了網路使用普及之外,還有什麼共同的政治經濟社會成因?(期末報告─(1)如何在全球化的脈絡下來理解台灣近年來社會抗爭的次數與規模增加的情形?(2)這些新的社會抗爭中,網路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是否因此影響了參與成員的特質?(3)這些抗爭與當前年輕人所面對的全球化困境是否有關連?)

01/03 (16)結論

01/10 (17)繳交期末報告
 

課程目標
這門課主要是討論在經濟全球化的這個時代,市場力量如何改變人們的政治與社會生活,而國家應該用什麼樣的政策來回應市場力量對人們生活帶來的衝擊。整學期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先從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討論台灣經濟如何受到經濟全球化的衝擊;第二部分則在全球的層次來分析自由貿易的實質意義與生產全球化的內涵、過程與影響;第三部分則討論金融海嘯的成因,以及所反應之新自由主義風潮席捲全球的情況,並進一步討論其所造成的經濟不平等問題對發展與民主的傷害;最後,我們將討論經濟全球化的社會意涵,包括對社會福利、文化價值擴散與社會抗爭的影響。 
課程要求
(1)課堂參與(10%)
(2)《崩世代》的讀後心得:(1)內容摘要;(2)心得(印象最深刻的部份,發現了什麼你原來沒注意到的事情,有什麼問題或批評等);(3)與你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情的關聯性(媒體壟斷?小店的減少?工作的競爭與減少?流浪教師增加?generalization) (30%),10/14之前繳交(3000字)。
(3)課程內容心得,「自由貿易與生產全球化」、「新自由主義之政治後果」與「網路時代之全球公民社會」三擇一(30%)見課程進度,相關課程結束後一週繳交(3000字)
(4)從台灣經驗出發的相應的期末報告(30%)見課程進度01/10繳交(3000字)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林宗弘等,《崩世代》(台北:台灣勞工陣線協會,2011)
皮翠拉瑞沃力,《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台北:寶鼎,2006)
保羅克魯曼,《面對失靈的年代》(台北:時報文化,2009)
Joseph Stiglitz, 《不公平的代價》(台北:天下,2013)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3  課程介紹 
第3週
9/27  在台灣脈絡下看全球化(一)崩世代1─3章 
第4週
10/04  在台灣脈絡下看全球化(二)崩世代4、5章 
第5週
10/11  經濟全球化之生產面向─labor, capital, and land 
第6週
10/18  經濟全球化之生產面向─comparative advantage 
第7週
10/25  經濟全球化之生產面向─information, risk and uncertainty 
第8週
11/01  經濟全球化之生產面向─politics 
第9週
11/08  經濟全球化之金融面向- impossible trinity 
第10週
11/15  經濟全球化之金融面向─information, regulation, and incentives
Joseph Stiglitz, “Interpreting the Causes of the Great Recession of 2008,” lecture to have been delivered to the 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Conference, Basel, Switzerland, June 2009 (www.josephstiglitz.com) 
第11週
11/22  Documentary film: Inside Job 
第12週
11/29  經濟全球化之政治後果(1) 
第13週
12/06  經濟全球化之政治後果(2) 
第14週
12/13  全球化與福利國家 
第15週
12/20  全球化與文化價值擴散 
第16週
12/27  全球化與公民運動 
第17週
1/03  結論